参考消息网9月3日报道德国《南德意志报》网站8月19日刊发保罗·蒙青格尔题为《非洲的真实大小》的报道文章。内容编译如下:
文章开头,让我们先做个小测试:格陵兰岛和非洲哪个面积更大?这听起来像个笑话,但如果你掏出手机打开谷歌地图,可能会陷入沉思。
在地图上,这两块陆地看起来大小差不多。但事实并非如此。虽然格陵兰岛的面积略大于200万平方公里,是地球上最大岛屿,但与非洲相比,它只是个小不点。非洲大约30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可以轻松容纳14个格陵兰岛。
造成这种失真的原因是:谷歌地图与所有二维世界地图一样,需要解决如何将地球变成一个平面的问题。在这方面并不存在完美解决方案,只能追求近似。最常见的方法是墨卡托投影法,其原理大致如下:在太平洋区域将地球沿南北方向切开,然后将其展平为一个巨大的矩形。赤道成为一条水平线,从这条线开始,弯曲的地球表面就像擀面团一样,分别向南北两个方向展开。
这种扁平化处理的好处显而易见:地球可以被展现在书本或屏幕上。但问题在于,越靠近两极,地球表面就会被拉伸得越长。北半球纬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看起来比实际更大,例如美国、欧洲、俄罗斯和格陵兰岛。赤道附近的国家和地区则被缩小,例如南美洲、东南亚和非洲。
展开剩余62%非洲联盟现已决定采取行动应对这种状况。它正式加入了一场名为“修正地图”的运动,该运动呼吁世界放弃墨卡托投影法,并以名为“平等地球”的另一种投影法取而代之。
非盟委员会副主席塞勒玛·马莉卡·哈达迪说:“这看起来可能只是一张地图的问题,但事实并非如此。”她表示,墨卡托投影法会让人产生非洲只是一个“边缘”大陆的错觉,但它实际上是全球面积第二大洲,人口超过10亿。
墨卡托投影法得名于佛兰德制图师赫拉尔杜斯·墨卡托,他于1569年推出了其著名的世界地图。墨卡托的革命性构想在于:不再将北极和南极表示为两个点,而是表示为两条线,其间的纬线彼此平行延伸。数学家们称之为圆柱投影法。
如此一来便产生了一张网格地图,为航海提供了一项决定性的优势:它虽然是二维的,但保持了等角性。也就是说,能够正确地反映方向。但这并不是一张“客观”的地图。首先,墨卡托将欧洲放在了中心位置。其次,他的等角性是以牺牲等积性为代价的,看看非洲和格陵兰岛就知道了。
因此,制图师们长期以来一直在努力减少从三维图形转换到二维图形时产生的失真。所谓的锥形投影和方位投影将地球表面表示为切开的圆形或椭圆形。2021年,3位美国数学家提出了以北极和南极为中心的双面地图构想。在非洲看来,这并非改进,因为整个大洲被一分为二。
至少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对尽可能精确的地图的追求也带有了政治意义。例如,联合国徽章就有意不再将欧洲置于中心,而是以北极为中心。自20世纪70年代起,德国制图师阿尔诺·彼得斯就开始推广一种号称特别公正的地图——高尔-彼得斯投影法。然而,这种地图在制图学界存在争议,因为它虽然很好地还原了国家和大洲的面积,却严重扭曲了它们的形状。
受到非盟推崇的“平等地球”世界地图于2018年推出。其目标是保持高尔-彼得斯投影法的等积性,同时满足审美要求,比如将地球呈现为椭圆形而不是矩形。
然而,“平等地球”世界地图能否普及还是个问题。莱布尼茨区域地理学研究所的制图师埃里克·洛桑说道:“这种地图不适用于导航等实际用途,因为它无法精确呈现角度和距离。”
发布于:北京市嘉喜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